外科护理骨折及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

骨折及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

肱骨干骨折

1.局部制动用吊带或三角巾将患肢托起,以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肢体肿胀疼痛。

2.功能锻炼复位固定后尽早开始手指屈伸活动,并进行上臂肌肉的主动舒缩运动,但禁止做上臂旋转运动。2~3周后,开始腕、肘关节屈伸主动活动和肩关节外展、内收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和活动频率。6~8周后加大活动量,并作肩关节旋转活动,以防肩关节僵硬或萎缩。在锻炼过程中,要随时检查骨折对位、对线及愈合情况,还可配合理疗和中医治疗等。

股骨胫骨折

正面

反面

1.尽量避免搬运或移动患者。搬运时将髋关节与患肢整个平托起,防止关节脱位或骨折断端移位造成新的损伤。

2.卧床期间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即平卧时两腿分开,腿间放枕头,脚尖向上或穿丁字鞋。不可侧卧,不可使患肢内收,坐起时不能交叉盘腿,以免发生骨折移位。

3.功能锻炼指导: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和足趾屈伸、旋转运动,每小时练习1次,每次5~20分钟,以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4.牵引护理:一般牵引6~8周后复查x线,若无异常可去除牵引后在床上坐起。3个月后骨折基本愈合,可扶双拐患肢不负重活动。6个月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决定是否拄拐或使用助行器行走。

5.拟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者若有肥胖或超重,应减轻体重以减少新关节负荷;对受累关节附近肌肉进行力量性训练。

股骨颈骨折愈合时间较长,无论是否接受手术治疗,都需要长期、循序渐进地进行患肢功能锻炼。尽量不做或少做容易磨损关节的活动,如爬山、爬楼梯和跑步等。避免在负重状态下反复做髋关节伸屈动作,或做剧烈跳跃和急停急转运动。肥胖患者应控制体重,预防骨质疏松,避免过多负重。若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多年后关节松动或磨损,可在活动时出现关节疼痛、跛行、髋关节功能减退等表现。若出现上述情况尽快就诊。

脊髓损伤

1.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应对技巧,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发挥其最大潜能。家庭成员应相信并认真倾听患者的诉说。

2.体位与活动瘫痪肢体保持关节处于功能位,防止关节屈曲、过伸或过展。可用矫正鞋或支足板固定足部,以防足下垂。每日应对瘫痪肢体做被动的全范围关节活动和肌肉按摩,以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减少截瘫后并发症。上肢功能良好者可以通过举哑铃和拉拉力器等方法增强上肢力量,为今后的生活自理做准备,并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对生活的热爱。

1.功能锻炼指导患者坚持康复锻炼和理疗,以促进身体功能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病情允许时,指导患者练习床上坐起,学习使用轮椅、拐杖或助行器等移动工具,练习上下床和行走。患者下地时应有专人保护,以防跌倒。

2.间歇导尿:鼓励上肢功能良好的患者尽早开始自我间歇导尿。若患者无法实施,则患者家属进行间歇导尿,防止因长期留置导尿管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3.复诊指导:告知患者定期返院复诊,随时监测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处理。

肩、肘、髋关节脱位护理措施

1.体位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于关节的功能位,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肿胀。

2.缓解疼痛

(1)局部冷热敷:受伤24小时内局部冷敷,达到消肿止痛目的;受伤24小时后局部热敷,以减轻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

(2)避免加重疼痛的因素:移动患者时,托住患肢,动作轻柔,以免用力不当加重疼痛

(3)镇痛:应用心理暗示、转移注意力或松弛疗法等非药物镇痛方法缓解疼痛。

3.定时观察患肢远端血运、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和活动情况等;发现患肢苍白、发冷、肿胀、疼痛加剧、感觉麻木等,及时就医处理。

4.保持皮肤完整性使用石膏固定或牵引者,避免因固定物压迫而损伤皮肤。此外,髋关节脱位固定后需长期卧床者,鼓励其经常更换体位,保持床单位整洁,预防压疮形成。对于皮肤感觉功能障碍的肢体,防止烫伤和冻伤。

5.关节脱位多由意外事故造成,患者常有焦虑、恐惧以及自信心不足,应在生活上给予帮助,加强沟通,耐心开导,使之心情舒畅,从而接受并配合治疗。

6.进行康复锻炼,使患者能自觉按计划实施。固定期间进行关节周围肌肉收缩活动及邻近关节主动或被动运动;固定拆除后,逐步进行肢体的全范围关节功能锻炼,防止关节粘连和肌肉萎缩。习惯性脱位者,须保持有效固定并严格遵医嘱坚持功能锻炼,避免各种导致再脱位的因素。

注:以上材料均整理于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护理学》第6版,主编李乐之、路潜;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可删。

家庭护理帮手

欢迎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jmo.com/ysty/150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