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原创翻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原文标题:Transdiscalmid-andupperthoracicvertebroplasty:firstdescriptionof2exemplarycases
原文作者:AndreasK.Filis
原文出处:JNeurosurgspine;
TIPS: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阅原版文献
摘 要
对于有椎弓根钉置入的中上段胸椎椎体骨折,经椎间盘椎体成形术可以获得良好的疗效。
引 言
传统的经椎弓根的PKP和PVP是治疗椎体老年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常用手术方式。然而,当有椎弓根钉置入的椎体发生骨折时,就无法行经椎弓根的PVP或者PKP,因为椎弓根已经被椎弓根螺钉占据。所以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Andrea医生等经骨折下方椎体的椎弓根-椎间盘行椎体成形术治疗中上段胸椎骨折,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并报道了2例典型病例,于年8月发表在《JournalOfNeurosurgery-Spine》
研究方法
病例1:78岁女性,曾因胸7病理性骨折行后路椎体切除椎弓根钉置入胸5-9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2个月出现了固定节段下部的骨折,导致后凸加重及皮肤隆起(内固定),但没有合并感染。胸10椎体行传统的经椎弓根椎体成形术,胸9由于椎弓根已经被椎弓根螺钉占据,所以选择胸10另外一侧椎弓根外缘外1cm处为进针点,经胸10椎弓根-胸9/10椎间盘,自椎弓根的下外后向头端、内侧、前方穿刺进入胸9椎体,并注入骨水泥来完成手术。患者术后症状缓解明显。考虑患者营养状况差,二期行部分内固定取出和清创术。
病例2:73岁男性,因严重类风湿性关节炎侵犯颈椎引起半脱位行颈2-胸2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6个月出现上胸段皮肤裂开,原因考虑肌肉营养不良和内固定压迫皮肤,后行局部清创、肌瓣转移覆盖术,术后愈合良好。第二次手术术后4个月主诉上胸段疼痛,X检查未见内固定失败迹象,但是发现患者因为类风湿性关节炎需要长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导致的严重的骨质疏松,所以行胸2经椎间盘椎体成形术,胸3行传统的椎体成形术,手术效果良好。
图1.病例1.术前矢状面的T2加权像(上)和横断位增强后的T1加权像(下)的磁共振图像显示胸7压缩性骨折伴硬膜外病变压迫脊髓
图2.病例1.早期(A和B)和后期(C和D)的正侧位的X线片显示:胸9压缩性骨折间断性发展并伴有节段性后凸以及棒下端的向后移位
图3.病例1.术中的正位X线片。A和B:胸10椎体穿刺完成。穿刺点在椎弓根的下后外侧。C和D:穿刺针进入胸9椎体中部。E和F:骨水泥注入以后有少量进入胸9/10椎间隙
图4.病例2.A:术前颈椎和上胸椎的侧位片显示颈椎严重的鹅颈畸形和前方的半脱位。B:术后正位片显示后路颈2-胸2钉棒固定和融合。C:术中X线片显示经椎间盘穿刺进入胸2椎体和经椎弓根穿刺进入胸3椎体,并且已经注入骨水泥
临床结果
两例患者术后背痛的症状明显改善,术后随访3个月无明显并发症。
总 结
对于有椎弓根钉置入的中上段胸椎椎体骨折,可以经下方椎体的椎弓根-椎间盘行椎体成形术,2例病人术后均获得良好的疗效。
有椎弓根钉置入椎体的骨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Ge教授和Ryu教授等报道通过椎弓根外入路行椎体成形术,不管是选择从极外侧或者Kambin三角为进针点,都因为椎弓根钉的遮挡很难达到理想的穿刺位置。
建议尽量避免骨水泥渗漏进入椎间盘,尽管目前没有临床症状证明其会增加邻近节段骨折的风险。因为本研究中病例数较少,无法统计发生率,所以无法与传统的椎体成形术骨水泥的渗漏发生率相比较。可以通过增加套管的留置时间,待骨水泥开始凝固后再取出套管。
穿刺和骨水泥可能会加速椎间盘的退变。本研究中,之所以选择这两个病人是因为患者生存周期比较短和胸椎的活动度比较小。
经椎弓根-椎间盘穿刺技术为经椎弓根-椎间盘固定技术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在胸椎,由于其良好的生理后凸,使这项技术变得更加可行,并且只需要C型臂的引导下就可以安全的进行。
译者:李涛住医院
校审:任守松主任医师医院
相关推荐课件|单侧穿刺椎体成形术的解剖学与影像学研究
PVP可由单侧或双侧穿刺完成,在生物力学测试、减轻疼痛及骨水泥渗漏率方面二者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单侧pvp具有更少手术时间、更少骨水泥注射和泄漏的优点。医院脊柱外科王吉兴教授讲解了如何结合椎弓根的解剖形态和影像学特点完成单侧经椎弓根的精准穿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