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保健治疗方法

一、概述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根、脊髓而产生一系列症状。主要症状有颈肩痛、头晕头痛、上肢麻木、严重者可合并肢体功能丧失等综合症状。又称颈椎综合症或颈肩综合症。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多发于30~60岁的人,男性多于女性。

二、解剖生理

颈椎共有七个,椎间盘六个,椎管和椎间孔由椎体和椎弓组成。

滑膜关节是由下椎体上缘向上突起部与上椎体下缘的两侧缺陷部构成的关节。

颈椎的椎弓根较短而细,因此椎骨的上、下切迹较为狭窄,两者深浅也近似。

颈椎横突由椎弓和椎体相连合成。其根部有一圆孔,称横突孔或椎动脉孔。

三、病因病机

(一)外因各种急性外伤或慢性劳损可造成椎间盘、韧带、后关节囊损伤(跌仆闪挫,或长期低头伏案工作的人,如会计、缝纫、刺绣、打字等工作),从而使脊柱稳定性下降,促使颈椎发生代偿性增生,增生物如直接或间接压迫神经、血管,就产生症状。

(二)内因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是本病普遍的内因。颈椎间盘一般从30岁后开始退变。椎间盘的病变从软骨板开始,软骨板逐渐骨化,其通透性逐渐降低,这样造成髓核逐渐脱水,以致纤维化,椎间盘厚度减小,椎间隙变窄,脊柱稳定性下降,因此使后关节囊松弛,关节腔减小,关节面易发生磨损而发生增生;同时钩椎关节面也因间隙变小而易发生磨损,造成关节突增生;由于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的松弛,使椎体稳定性下降,从而使椎体发生代偿性增生;因椎间盘厚度下降,使椎间孔上下径变窄,使各增生部位更易压迫神经、血管而产生症状。

四、临床表现

(一)颈型以颈肩背酸胀、颈项僵硬、疼痛、颈椎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呈斜颈姿势。颈椎(正侧位)片显示: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或有韧带钙化,生理曲度变直等。

(二)神经根型颈丛或臂丛神经受压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冷,上肢发沉,无力、持物坠落、感觉异常等症状。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三)脊髓型脊髓受压者,可出现上肢或下肢,一侧或两侧的麻木、酸软无力、颈颤臂抖,甚者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全痉挛性瘫痪,如活动不便、步态笨拙、走路不稳,大小便障碍等。

(四)椎动脉型椎动脉受到挤压可表现为颈肩痛或颈枕痛、头晕、恶心、呕吐、位置性眩晕、猝倒、持物落地、耳鸣耳聋、视物不清、记忆力减退、疲倦无力等临床症状。上述诸症常因头部转动或侧弯到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TCD(经颅多普勒)提示供血不足等。

(五)交感神经型由于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出现枕部痛、头沉、头晕或偏头痛、心慌、心动过速、胸闷、肢凉、视物模糊、出汗障碍等症状,一般无上肢放射痛或麻木感。个别病人也可出现听、视觉异常。

(六)混合型在临床上,以上各型很少单独出现,最为常见的是同时存在两型或两型以上的各种症状,即为混合型颈椎病。

对颈椎患者进行X线检查时,可以发现大多数患者在正位片上有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等病变;侧位片上可见到颈椎生理前凸消失、变直或轻度呈角弓反张,椎体排列异常,椎体和关节突向前滑脱,受累椎间隙变窄,相邻两椎体的前缘或后缘有唇样增生,项韧带钙化等;斜位片上可见到唇形骨刺伸入椎间孔,椎间孔前后变窄等。

部分病例可见有小关节半脱位。此外约有90%的五十岁以上的正常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颈椎椎体增生,这是正常的退变现象,如无典型的临床症状,一般不属颈椎病。因此X线片所反映的阳性改变必须结合临床检查才有诊断价值。

辩证治疗

(一)治疗原则:舒筋活血,理筋整复。

(二)取穴及部位:阿是、风池、风府、肩井、肩中俞、肩外俞、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内关、小海、合谷、神门等穴。斜方肌、冈上肌等。

(三)主要手法:滚法、按法、揉法、拿法、捏法、拔伸(牵引)法、拔伸旋转、搓法、抖法、擦法等手法。

保健按摩步骤及方法

1.滚按揉颈肩部

患者坐位,医者位于其背后,用滚法、按法、揉法放松颈肩部、上背部及患者上肢的肌肉约6~10分钟。

2.捏拿揉滚颈项

拿、捏法、指揉颈项部。(颈部与肩背部反复操作)

3.按揉以下俞穴,“得气”为度

阿是穴、风池穴、风府穴、肩井、肩中俞、肩外俞、肩髃穴等穴位。

4.头部按摩

①、点按印堂穴至百会穴

②、点按印堂穴至太阳穴

③、勾按睛明穴、风池穴、风府穴

④、头两侧拿揉五经至颈项

⑤、拨散头发

⑥、轻叩头部、颈部

5.做颈项部拔伸法

临床常用的拔伸法有两种,一种是医者站在患者背后,两前臂尺侧放于患者两侧肩部,向下用力,双手大拇指顶在“风池”穴上方,切勿用力过猛,以免引起患者头晕。其余四指及手掌托其下颌部,并向上用力,前臂与手同时向相反方向用力,把颈椎牵开,边牵引边使头颈部前屈、后伸及向左右旋转。另一种拔伸法是嘱患者正坐,医者站于患侧,右肘关节屈曲并托住患者下颌,手扶健侧颞枕部,向上缓缓用力拔伸,并作颈部左右旋转运动;另一手拇指置于患处相应椎旁,随颈部的活动在压痛点上进行按揉法。      

6.拿肩井搓双肩推上臂

拿肩井3~5次,搓、揉法于颈肩部、推上臂施术各3~5遍。

7、拿揉、牵抖上肢

拿揉上肢,并点按曲池穴、手三里、内关穴、外关穴、内劳宫、神门穴及合谷穴。然后牵抖上肢。

8、侧击颈肩部

双手侧击颈肩部,并用大鱼际轻摩颈肩部。

注意事项

(一)推拿治疗颈椎病手法以轻柔和缓,切勿手法粗暴猛烈。

(二)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不宜做后仰头转颈运动,以免加重眩晕。

(三)做颈椎牵引时,牵引重量一般从5公斤开始,逐渐加大,最多不宜超过30公斤,时间为15~30分钟;牵引的角度因病而异,一般保持颈椎前倾位为宜。

(四)加强颈肩部及上肢锻炼,避免长期伏案工作或经常低头。

(五)枕头高低要适宜,避免过高。

颈椎病的自我治疗方法









































有效的白癜风偏方
北京怎么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kjmo.com/xgyy/1313.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