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一:不用做康复治疗,打针吃药就能治好偏瘫
治疗中风偏瘫、不会说话、不能吃饭最好的办法就是打针吃药,大部分中国老百姓基本上都是这样认为的,有病了就要打针吃药才能治好,医院神经内科、急诊科、神经外科等的医生、护士都是这样的认为的。
其实,对脑梗塞来说,如果脑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细胞如果持续缺血超过6个小时,就会发生不可逆性的坏死,现在还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救活这些脑细胞的,也就是打针吃药都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当然急性期的一些药物,如脱水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调血脂的药物,对防止患者再次发病、稳定病情是有效的,也是必须的,在得病6小时内还可以行溶栓治疗,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而脑出血根本就没有药物可以治的。
误区二:康复治疗等于针灸、推拿、按摩……
针灸、推拿、按摩只是康复治疗的一部分内容,称之为中国传统康复治疗。而现代康复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法是运用现代解剖学、运动学、神经发育理论、功能代偿理论以及运动在学习理论等,是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各种功能恢复训练。现代康复治疗手段有许多,包括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和理疗)、作业疗法、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生物工程等。现代康复治疗和传统康复治疗应该相互结合、取长补短。
误区三:康复治疗要等到后遗症期才开始
许多中风患者及家属都错误的认为,只有出现了功能更障碍才要去进行康复治疗,往往是要等得病后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后,拖到后遗症期了才开始进行,这样往往是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患者悔不当初。
其实正规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但是好多人都因为错误的康复认识,错过了最好的康复时机(发病三个月内)。事实上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
一般来讲,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
误区四:康复治疗很简单,就是活动胳膊、拉拉腿
曾经有治疗师朋友跟我讲,有次偶然听到护工阿姨对患者家属说:“你每天再给我加几十块钱,我来给你们做,跟他们做的按摩差不多,而且还便宜。”
这是最严重错误的观点,康复训练必须在经过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以及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指导下,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评定、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由治疗师按步骤进行训练,具体的可以精确到每一块肌肉,每一动作的训练,都不是随意的,不然的话,肯定会出问题的。
比如好多患者都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疼痛、肩手综合征等问题,这就是没有按照康复医师以及治疗师的要求做导致的,而且后果非常严重。
误区五:用力过度造成关节损伤
当人体的感觉功能和肌肉张力正常时,肢体的运动会受到本能的自我保护。
患者家属或没受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出于对患者的关心,希望其早日恢复运动功能而贸然在其患侧肢体不能主动做各种运动时帮其做过多的被动运动,就极易造成患者软组织损伤,甚至引起关节脱位和骨折。
虽然有些损伤较轻微,损伤后从外表看不到红肿、淤血等现象,但这些损伤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关节内部的慢性炎症和粘连。这种损伤最常出现于肩关节和髋关节。
误区六:反复练习痉挛加重
一些不合规范的锻炼,不可避免的会导致关节周围无菌性的炎症,肌肉韧带损伤、痉挛加重、足下垂、足内翻、异常痉挛模式和异常步态等问题。
大部分偏瘫患者瘫痪侧的肢体会出现肌肉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但是,如果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例如用瘫痪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使患侧上肢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手指张开困难,反而对手功能的恢复形成更严重的阻碍。
误区七:下地走路越早,恢复就越快、越好
正常人步行是双下肢各关节按照一定的规律十分协调地顺序伸展、屈曲,交替完成支撑身体和迈步的动作。偏瘫患者如未经合理的训练而急于开始步行练习,则会出现典型的偏瘫步态。
正常人在需要向前迈进时能协调地将髋、膝、踝关节屈曲至适当角度,从而使该侧下肢长度“缩短”,轻松地把脚抬离地面。而偏瘫患者各关节均呈僵直状态,足尖下垂,使得患肢“加长”,抬离地面困难,只能借助向对侧倾斜躯干同时骨盆上提的力量很费力地将下肢向上拉起。
而这种拉起的幅度十分有限,仍不能使该下肢顺利地向前迈出,还需向外侧划弧线后再落回身体前方。这就是人们常见的偏瘫患者所特有的“划圈”步态,是典型的误用综合征表现。
其根本原因就是不当训练加重了负责下肢各关节伸展的肌肉痉挛,使得关节屈曲动作很难完成。如能在偏瘫早期开始正规的康复训练,在患侧肢体运动协调的基础上再进行步行训练,则能形成较为接近正常的步行姿态,提高步行效率
误区八:康复治疗等同于锻炼身体
“康复治疗就是教人活动活动,锻炼身体,完全没有技术可言。”这样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康复治疗很简单,自己操练就行,不需要技术,更不愿意花钱。
康复训练属于医学范畴,而不等于体育锻炼。康复的服务对象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正常人,其随时都会出现病情变化,不能按照体育训练来对待他们。由没有医学知识的人训练病人,可能对病人造成不应有的损害。正规有效的康复训练应该在康复医师、治疗师等组成的康复团队的专业指导下才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误区九:把康复治疗训练当成特效药
康复治疗不是特效药,部分患者对康复治疗训练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误解,认为做一两次康复治疗就能够马上见到效果,就像吃特效药那样起效快
但事实是目前我们临床康复介入的病人大都是慢性病、长期功能障碍患者,正所谓“慢病慢治”。通过科学、持久的康复训练量的积累,慢慢才会显现出质的改变。
误区十:心态消极、认为康复无望。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对于脑中风的康复治疗更是这样。近些年来,卒中的群体逐渐年轻化,疾病来得急,来得快,但是治疗与恢复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有些患者在容易在康复训练过程中很容易产生厌烦、放弃的心态,特别是遭遇突然变故的青壮年患者,总希望自己早日恢复到过去的生活,而漫长的康复训练令他们渐渐失去信心,因而自暴自弃。
结语
康复训练讲求的是科学性、有计划性的,只有当肌肉力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康复。所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很多时候,越是追求快,采取错误的训练方式,越是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恢复效果,反而会加重自己的症状。
其实,只要有耐心,通过科学的康复治疗手段,大部分脑中风患者达到生活自理,而这其中,有将近三分之一人可以重新回到岗位上。如果想重新回到工作岗位,就必须接受正确的、漫长的康复训练。
本文个别图文素材来源网络,转载为了学习推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专家介绍李胜活: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学博士后、韩国博士、副教授社会兼职: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分会——理事广东省中医药学会、筋膜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风湿免疫学与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自身免疫病分会——委员顺德区中医学会针刀医学专业委——副主任委员医疗专长:①各类疼痛康复(颈肩腰腿痛,软组织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等);②脑血管康复;③脊柱相关疾病的康复;④骨关节疾病康复;?脊髓损伤康复。出诊时间:周一、三上午——脊柱,卒中,骨科疾患康复专家门诊;周一下午——疼痛康复专家门诊;出诊地点:门诊三楼康复医学科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